当前位置:首页 > 图文快讯 > 正文

共产党员包安廷: 知史爱党传薪火

发布日期:2021-04-09 09:52

c1183da4ab784bb48ab102e3fa315efe.png_1000x0.png

  本报记者 代莉

  包安廷,今年90岁,沙坪镇人,19岁时,怀揣着保家卫国的一腔激情报名参军。1951年4月,他成为64军192师576团二机连的一名解放军战士。急训三个月后,便赶赴前线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包安廷参与了上甘岭战役。据国防部资料,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历时43天,在面积仅3.7平方公里的两个高地附近,敌人倾泻炮弹190余万发,出动飞机3000多驾次,投弹5000余枚。志愿军伤亡11529人,而“联合国军”伤亡25498人。

  包安廷还亲眼见证了特级英雄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全过程。当时,黄继光所在的部队打主力反击,他所在的部队打支援,负责掩护。但是,敌人的地堡阻断了部队前进,一波又一波的爆破队员接连牺牲,危急时刻,浑身是血的黄继光站了起来,左手拿着手雷冲向地堡。他先把手雷扔进地堡,但手雷并没有把地堡摧毁。接着,他就趴在地堡机枪眼上,子弹从他的后背打了出来,脊梁都被打烂了,鲜血直往外喷……

  年轻的包安廷,个子不高却有一股蛮力,眼神敏锐,在营中担任重机枪副手。当年浴血沙场的情形,他用的是苏式重机枪,机身、两个滚子加扶板足足有92斤重,射程1600米,威力强大,一分钟能打光一箱子弹。

  “战斗的残酷,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无法想象。”包安廷告诉记者,那个时候,无论士兵还是军官行军,都要扛着武器和只能维持一周的物资,在条件艰苦的坑道里度过。当地气温低至零下二十多摄氏度,在国内配备的厚棉衣虽然御不了寒,但有个意想不到的好处:遇到飞机轰炸时,将棉大衣白色里子翻过来铺在皑皑白雪上,就能躲过美军飞机。

  “打仗时,有一次炮弹落在离我不到3米的地方。战友把我从土坑里刨出来,我只剩两只脚露在外面,脸上血肉模糊,眼耳鼻全是沙子,腰上的暗伤就是在从那里起头的。”

  1953年7月24日,包安廷随军回国。三天后,《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全线停火。此后,包安廷随军在丹东、旅顺等地练兵。同年10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当年,和包安廷一起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全村一共有五人,但真正上了前线、立了战功,还火线入了党的,只有包安廷一人。虽然是战功赫赫,但他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哪怕家里有什么困难,也都自己解决。

  1956年5月包安廷复员后,原本有机会去石油战线当一名工人,但他舍不下家人和故乡,回家做了民兵连长。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包安廷开始担任护林员,这一干就是将近四十年。

  这份工作更多是义务性的,没有多少酬劳。直到2000年左右他“退休”时,也才拿380元一年。

  面对“英雄”的赞誉,包安廷只是用简单的三个字——“运气好”来概括自己的一生。至今,他还积极参与各种党史宣讲活动,讲述革命战争的故事,让革命先辈们的精神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