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安镇滨河路“江湖打渔仔”渔庄门前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生意十分红火。该渔庄由于味道好,鱼品好,迎来了不少顾客,在当地小有名气。门店里笑盈盈接待客人的就是人们熟称的“渔哥”——退捕渔民胡夕领。
胡夕领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渔民,从小在河边长大,受老一辈打渔人影响,加入到打渔人行业,一干就是二十几年。当上渔民后,由于技术好、有经验,打渔收入总比别人高。他思想灵活,待人真诚,受到同行的爱戴,并被渔政部门聘请为护渔人员,当起了护渔队长。
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2020年3月,我县实施长江流域禁捕退捕政策以来,胡夕领主动上交船网及相关证件,毅然决定洗脚上岸,告别了他深爱的打渔行业,虽然他曾有所不舍,但为了国家的需要,维护生态持续健康发展,他依然选择退捕上岸,不再捕鱼,领取了15.5万元补助款。
刚刚上岸的那段时间,胡夕领也有过迷茫和徘徊,为了生计,他开始自主创业。
在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帮助下,胡夕领用政府贴息优惠政策的贷款和领取到退捕补助款,开起了渔庄生意,当起了小老板。他聘请厨师,装修门店,于2020年4月正式营业。由于经营诚实,加上聘请厨师手艺好,渔庄生意越来越好,并成了当地有名的渔庄,每月收入达到两万元以上,年收入达到二十几万元,跟以前打渔相比,收入提高了好几倍。
生意好后,胡夕领不忘就业困难的退捕渔民,主动邀请退捕渔民杨志学夫妇等人到他店里为他杀鱼,为他帮工,解决了他们就业难的问题。
“以前我们是靠手艺捕鱼,看老天爷面子吃饭,河里的鱼是越捕越少,越捕越小,捕鱼为生越来越困难,一年最多收入才五六万元钱。”问起渔哥从捕渔人变成老板时,胡夕领笑呵呵地说,“现在退捕了经营渔庄,一年收入是打渔的好几倍,现在生活跟以前相比好了很多,这都是国家的政策好,为我们解决了实际困难。我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对未来充满信心。”(本报记者 代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