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丽乡村——石龙寨。通讯员 李益风 摄 |
![]() |
新民镇明月村特色水果产业基地 |
过去一年,垫江高质量发展态势明显,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向前。尤其是在乡村振兴方面,涌现出一系列亮点做法和闪光经验。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何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更宽的视野、更大的担当、更管用的办法,高质量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跑出加速度、亮出硬实力?
就此,本网记者邀请参加县“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部分乡镇相关负责人进行访谈,共同探讨“十四五”时期,将如何争当新时代乡村振兴“排头兵”。
记者 周华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县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切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放到优先位置,以干在实处的作为、走在前列的视野、勇立潮头的担当,补齐农业农村短板。近年来,我县农业农村极速发展,请结合工作实际谈一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
柳作盛
柳作盛(县人大代表、县农业农村委主任):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农业农村委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聚焦争当全市乡村振兴“排头兵”,突出“党建引领、规划先行、试点探索、改革赋能”四大举措,一体联动,统筹推进,抓重点、补短板。产业振兴方面,202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93.5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70元;人才振兴方面,吸引返乡人才803人,创建返乡创业示范基地3个,回引农民工返乡创业1.6万人,培训建筑工匠320名,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600人;文化振兴方面,选树典型581人,建成新时代精神文明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26个,打造“一村一品”文化活动品牌5个,创建全国文明镇村、文明单位、市级传统村落各1个;生态振兴方面,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2%,获评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组织振兴方面,新(改)建便民服务中心120个,储备后备干部609人,完成288个村(社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三变”改革试点村21个,全面消除“空壳村”。
陈 禄
陈禄(县人大代表、中华仙草园总经理):近年来,乡村振兴给农村带来了巨大变化,农村道路更通畅了、农村卫生条件明显改善了、乡村更美了、民风更淳朴了、乡村特色产业更多了,这是我们每一个农民朋友都能切实感受到的,农民的幸福指数更高了。可见,全县乡村振兴工作已取得了明显成效。
周小平
周小平(县政协委员、砚台镇农服中心主任):改厨、改厕、改房屋、改庭院,农村群众的生活环境不断改善;修路、兴产业、教技术,农村家庭经济收入大幅提升。如今,在砚台镇,实施乡村振兴已经给老百姓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干净整洁的庭院,水冲式的蹲便池,错落有致的栅栏,夜间明亮的太阳能路灯,宽敞的入户路,供大家休息的休闲广场,农村的群众过上了如在城市一般的生活。不仅如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镇党委还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创建“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发展上万亩花椒,构建万亩花椒产业、鲜花椒初加工、品牌建设等产业链,其中登丰村被授予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开展农光等3个村万亩土地宜机化改造,农业产业越来越旺,农民收入越来越丰。
吴定飞
吴定飞(县人大代表、沙坪镇党委书记):在实施乡村振兴实践中,沙坪镇党委摸索着适合自身发展的做法。第一,提高政治站位抓乡村振兴。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为遵循,对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垫江“三区两地一节点”建设,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明月山垫江乡村振兴示范区”规划,以沙坪镇的责任和担当抓好乡村振兴。第二,找准目标路径抓乡村振兴。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全市一流、浅丘样板、区域领先”的示范定位,我们沙坪镇的目标就是将毕桥村打造成重庆乡村振兴第一村,将箩篼湾打造成重庆乡村振兴第一湾。第三,强化执行落地抓乡村振兴。一是注重落实抓“四个不任性”,即有权不任性、规划不任性、施工不任性、村民不任性;二是注重招标抓规划设计,所有项目均严格规划设计、预算评审和结算审计;三是注重抓倒计时推进度,确保乡村振兴项目按期高质落实落地。目前,我镇在全市乃至全国率先修建村级党校、率先提出箩篼文化理念及箩篼治理体系等10多个亮点,有特色,有品牌,接地气,可复制,2020年吸引287个考察团队学习调研。
记者 周华容: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被列入新时期发展12大主张之一,要求我们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发展。那么,就我县乡村振兴工作而言,未来要如何加快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柳作盛(县人大代表、县农业农村委主任):“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坚持以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先规划后建设,加强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促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发展壮大产业,突出“双十双百双创”,发展十万亩晚柚、十万亩中药材产业,实施百万头生猪产业链工程和百亿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国家现代种业产业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强化保障支撑,突出稳产保供,牢牢把握耕地和种子这两个要害问题,坚持智慧赋能,推动“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建设。突出改革动力,深化“三变”改革,深入推进“三社”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发展动能。强化乡村治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加强党建引领,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干部队伍,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乡村建设一线实践岗位锻炼,积极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陈禄(县人大代表、中华仙草园总经理):我个人认为乡村振兴本质是提高乡村经济水平,使农民生活更加富裕。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支撑,应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有效实现田间、车间、体验间、直播间互联互通。将田间作为载体,以发展绿色农业为方向,满足新时代人们对营养健康需求,提升我们农业的竞争力;车间则是针对消费者的需求,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直播间,是打通线上渠道,跑出“互联网+农业”加速度,引导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和消费快速无缝对接,让农产品卖得更远;体验间,是精细做好农产品体验式营销,缩短农产品与消费者的距离,让越来越多的农产品销售场景化。
周小平(县政协委员、砚台镇农服中心主任 ):要确保发展可持续性,关键还是要立足实际,以砚台镇为例,可以结合自身优势,着手规划在南部快速通道沿线农光、登丰、汪家、定安4个村(社区)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进行连片实施。同时,以产业振兴夯实乡村振兴基础,继续打造花椒、垫江晚柚两个万亩基地,做精做细花椒产业,加快产业品牌化,同步利用我县“双十工程”宜机化改造契机,发展万亩垫江晚柚,形成村(社区)现代农业连片示范园,实现产业兴、农民富目标。
吴定飞(县人大代表、沙坪镇党委书记):沙坪镇已经是重庆市乡村振兴示范镇,应该整镇推进,下一步主要围绕五个振兴,既有点有面,各有特色,又重点突出,统筹推进。一是产业振兴重抓“四个一”,即 “一头猪、一粒种、一朵花、一棵树”。二是生态振兴夯实“五个一”,即生态保护一片林、生态修复一条河、生态提升一条路、生态改造一冲田、生态扮靓一批湾。三是文化振兴聚焦“四个一”,即创作一首歌、拍摄一部剧、打造一个村、办好一个会。四是人才振兴开展“三项行动”,即“培训育才、筑巢引才、激励成才”行动。五是组织振兴实施“两个工程”,即领头雁工程和强基工程。总的来讲,将把箩篼湾进一步做靓,把毕桥村进一步打响,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重庆第一湾和重庆第一村。
记者 周华容:乡村振兴的稳步推进,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机制保障,更离不开全县上下的齐心协力、群策群力。如若把试验示范镇和示范片视作带动垫江乡村振兴动力十足的“火车头”,那么,要如何发挥“车头”效应,唤醒乡村全面振兴?
柳作盛(县人大代表、县农业农村委主任):县委、县政府提出“全市一流、浅丘样板、区域领先”的乡村振兴示范定位,在具体落实中,我们要坚持做到“两有两不、两聚四头”。即:两有是指有乡土味、有垫江味,这是体现垫江特色;两不是指不繁琐、不累赘,这是体现工作要求;两聚是指聚人气、聚财气,这是体现可持续发展;四头是指有看头、有耍头、有说头、有赚头,这是体现系统化、产业化的经营理念。在此基础上,以产业振兴为突破口,突出“五个振兴”协同推进,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旅游,提供小众、多元、特色、精品的产品和服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化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补齐“三农”领域突出短板,高质量抓好明月山乡村振兴示范区和龙溪河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持续推进26个乡村振兴试验示范村建设,彰显垫江特色,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陈禄(县人大代表、中华仙草园总经理):要坚持走垫江特色产业发展之路。主导产业选择方面,稳定粮食、生猪、蔬菜等基础特色产业;扩展柑橘、水产、调味品等优势特色产业;壮大肉鹅、中药材、垫江晚柚等区域特色产业。农产品品质方面,严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关,推进标准化生产,“两品一标”认证,质量安全追溯,构建良好生产环境。三产融合方面,跨界配置农业与工业、商贸、文旅、物流、信息等现代产业要素高位嫁接、交叉重组、渗透融合,促进农牧渔“内向”融合、产加销“纵向”融合、农文旅“横向”融合。同时,充分调动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多元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创造力,带动农民共享发展成果。此外,广泛开展营销宣传,深入挖掘县域农耕文化内涵,铸造特色乡土文化品牌,用心讲好垫江故事,发出垫江好声音。
周小平(县政协委员、砚台镇农服中心主任 ):我认为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可以从五个方面推进。第一,规划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议在南部快速通道沿线乡镇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带形成连片效应。第二,传承农耕文化,弘扬乡风文明,深挖文化内涵,生动展现传统农耕文化和新农村建设面貌。第三,美化亮化村容村貌,以村庄庭院整治、“三清一改”和“厕所革命”为主攻方向,改善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第四,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在南部快速通道、龙溪河产业大道加快实施农田宜机化改造,实现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垫江晚柚,早日实现垫江晚柚“双十工程”目标。第五,全面促进“三治”融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评、事事有人管”的乡村治理的“善治”新格局。
吴定飞(县人大代表、沙坪镇党委书记):振兴乡村可用的资金有限,但依然能抓出垫江特色的乡村振兴亮点。一是坚持“点上开花、连片震撼”,在点上增强精品意识和质量意识,面上形成整体上的视觉效应。二是坚持不搞“刷白运动”,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三是坚持不搞城市化,让绿化做到亲山、亲水、亲农、亲人、更驱蚊,让“农村”更像“农村”。四是坚持变“要我振兴”为“我要振兴”,深化拓展“党建引、湾长带、少投入、多出力”的“内动四法”,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五是坚持扭住“唯一”创品牌,如,创建村级党校、首创箩篼文化等,把教育培训产业搞好,把社会治理品牌打响,把特色优势发挥好,振兴美丽乡村。
图片除署外由记者 向晓秋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