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居然之家。记者 龚长浩 摄 |
![]() |
游客在牡丹园景区游玩。 |
在新一轮《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中,市上将我县定位为“三区两地一节点”,即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核心区、主城都市区产业的重要拓展区、农文旅融合的国家康养文化旅游集聚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区域性商贸物流基地,渝东北联接主城都市区的重要节点。在建设“三区两地一节点”中,我县将如何抢抓机遇推动建设,近日,记者邀请了参加县“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部分乡镇、县级部门相关负责人来共同探讨“十四五”时期,如何迈好第一步、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三区两地一节点”。
记者 何维:市委明确垫江“三区两地一节点”的发展定位,使垫江在全市和区域中赋予了更大使命责任、饱含了更多期望重托。你们觉得这一发展定位将对垫江带来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傅 强
傅强(县发展改革委主任):市委明确垫江“三区两地一节点、郊区新城双‘50’”的发展定位,赋予了更大使命责任,饱含更多期望重托,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一方面,垫江既是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核心区,又是主城都市区产业的重要拓展区和渝东北联接主城都市区的重要节点,既能“东出西进”,又可“左右逢源”,既可打“双城牌”,又可打“都市牌”,还可打“三峡牌”,立足渝东北当好标杆、联接都市区跑好首棒、唱响“双城记”建好示范的战略方位更加清晰。另一方面,“三区两地一节点、郊区新城双‘50’”定位精准、指向明确、内涵丰富,更加有利于垫江争取国家、市级的一系列牌子帽子和政策资金支持,更加有利于垫江资源要素的集聚、动能势能的提升和干事激情的迸发,将全方位推动垫江各项事业迈上新的更高台阶。同时,更高的发展定位也伴随着更大的压力挑战,垫江经济总量不大,支柱产业、龙头企业还少,没有过境货运铁路、物流成本相对较高等问题依然凸显,建设“三区两地一节点、郊区新城双‘50’”时不我待、催人奋进。
周 洪
周洪(县人大代表、县文化旅游委主任 ):市委明确垫江“三区两地一节点”的发展定位,就文旅部门而言,将迎来重大战略机遇,主要体现在政策支持机遇更多、项目策划机遇更多、产业承接机遇更多。我们将主动融入新定位、积极拥抱新机遇,全面加强与相关部门联动协作,构建协同发展机制,形成协同发展合力,进一步扩大“朋友圈”、奏响“合奏曲”、加速文旅融合,开启文旅发展新征程,推动服务水平新提升,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挑战方面,围绕“农文旅融合的国家康养文化旅游集聚区”的目标定位,主要体现在职责使命更重、压力动力更大、要求标准更高。文旅部门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引进文旅企业、实施文旅项目、壮大文旅产业,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夏育林
夏育林(县交通局局长 ):市委明确垫江“三区两地一节点”的发展定位对垫江交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是要求垫江交通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节点城市的纽带衔接作用。二是要求垫江交通更加强化区域互联互通,打造内畅外联的综合交通设施网络。三是要求垫江交通更加重视交通运输服务品质,提供多样化的交通服务模式。
易 茂
易茂(县政协委员、县规划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机遇方面,一是争取更广阔发展空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布局的落地落实,无论在国家和市级层面,都能帮助垫江争取更大发展空间。二是承接更多更好产业。垫江作为主城都市区产业的重要拓展区、重要工业基地和区域性商贸物流基地,可以争取市上在产业发展布局方面给予更多支持,为未来跨越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三是打通内外交通瓶颈。随着长垫梁货运铁路、广垫忠黔铁路以及垫丰武、垫合、垫涪等跨区域交通设施的布局,垫江未来的路定会越来宽、越来越顺。值得注意的是,机遇与挑战往往并存。比如在落实“三区两地一节点”的发展定位过程中是否精准到位,承接的重大交通项目、产业项目在空间上是否留足等等,也是需要进一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记者 何维:“三区两地一节点”定位内涵丰富,涉及到生态环境保护、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内容。为统筹发展,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将如何科学规划“三区两地一节点”?
傅强(县发展改革委主任):未来五年,垫江将以打造“两化”示范样板为导向,加快建设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核心区;以提升现代产业体系能级为目标,加快建设主城都市区产业的重要拓展区;以做特做优做精为内核,加快建设农文旅融合的国家康养文化旅游集聚区;以创建高新区为依托,加快建设重庆重要的工业基地;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加快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基地;以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为支撑,加快建设渝东北联接主城都市区的重要节点;以建设郊区新城为引领,加快建设“50平方公里、50万人口”中等城市。
易茂(县政协委员、县规划自然资源局副局长):一是摸清家底。主要是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对县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为科学规划“三区两地一节点”打下坚实基础。二是科学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规划形成“一城两翼”的城镇空间结构,即形成中部城镇集中发展区、南翼农文旅融合发展区、北翼高效生态农业功能区。三是编制好国土空间规划。包括编制好全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编制好专项规划,推进交通、能源、市政和历史文化等专项规划编制;编制好详细规划,科学编制城镇开发边界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根据村的发展需要科学编制实用性村规划。
夏育林(县交通局局长 ):一是立足一域,着眼全局。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推动交通与城镇、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二是以人为本,服务升级。牢牢把握交通运输的服务属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交通运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有序推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智慧交通,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发展方式,加强生态保护,实现交通畅与生态美的统一。四是协同建设,远近结合。统筹规划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时序,重点推进可操作、显效果的重大工程,全力提升交通互联互通水平。
陈 巍
陈巍(太平镇建管办主任 ):一是紧紧抓住全县优化调整国土空间利用规划的契机,科学谋划未来发展空间布局,做好多规合一和国土空间利用总体规划,切实破解交通建设、工业发展等项目建设用地难问题。二是以场镇新区开发、太平小学迁建、G243复线穿越场镇为契机,精心做好场镇总体规划,加快场镇扩容提质,补齐场镇建设短板,全力推动特色旅游名镇建设步伐。三是结合垫邻公路、渝巫路复线、内槽公路和山顶旅游公路等重点项目建设和乡村振兴用地需求,认真谋划好公路沿线的土地开发利用,从严控制无序建设,促进乡村规范化发展。四是抓好明月山风景区依法保护和合理开发,重点以恺之峰旅游区开发建设为引领,以明月山乡村振兴示范建设为突破点,做大做强旅游业,以点带面,加快全面振兴步伐。
记者 何维:要实现“到二〇三五年,垫江将建成‘三区两地一节点’”这一远景目标,关键在于“十四五”时期怎么干。对此,“十四五”期间,将立足哪些抓手和举措精准发力,在推动建设“三区两地一节点”中展现新作为?
傅强(县发展改革委主任):“十四五”时期,垫江围绕“三区两地一节点”功能定位,将重点抓好以下十二项具体任务: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二是壮大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三是依托强大国内市场,在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四是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深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五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建设“50平方公里、50万人口”中等城市。六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七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八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九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十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建设文化新高地。十一是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十二是统筹发展与安全,守住安全发展底线。
周洪(县人大代表、县文化旅游委主任 ):“十四五”时期,县文旅系统将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全面推动文旅体深度融合发展,努力实现“十四五”文化旅游各项目标任务。
文化方面,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建设文化新高地。深入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文化惠民、传统文化保护、全媒体传播四大工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依托“牡丹”“寨卡”“耕读”等特色文化,打造文化体验场景,塑造特色文化品牌,唱响“书画之乡”“铜管乐之乡”,建设市级文创产业园,培育“牡丹”城市文化IP。力争实现培育文化企业达到1200家,其中规上文化企业达到35家,并力争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4%。
旅游方面,依托“两山四水四季花”,打好“牡丹”“康养”“盐浴”“古寨”“乡村”五张牌,深入挖掘旅游资源,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全面提升旅游品质,做优乡村旅游、生态文旅和大健康产业,促进全季节体验、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打造市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成卧龙盐浴温泉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力争实现旅游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5%。
体育方面,深入实施全民健身战略,不断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力争实现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100%、15分钟健身圈在城市社区覆盖率100%。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在垫江深入实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打造精品赛事。培育特色体育产业基地,推动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
夏育林(县交通局局长 ):一是建设补短板,对外解决出口通道不畅问题。规划了“2313”项目(新建长垫梁货运铁路、广垫忠黔铁路等2条铁路;新建大垫丰武、垫合、垫涪等3条高速;新改(扩)建1条国道、3条省道)。对内实施“3321”改造提升工程(提速北部、东部、澄卧3条快速通道建设;县乡道实现3级柏油路;通农客村道实现2车道;湾院入户率达100%)。二是行业强监管,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强化“两客一危”安全监管,严把“三关一监督”。完善行业安全生产检查、督查、暗查暗访等监管机制,持续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积极推进“双随机一公开”、路警联合制度,利用非现场执法手段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三是领域优服务,提升交通服务品质。着力提升公共运输高质量服务,有序推进城乡客运服务一体化发展。依托城南城北2个换乘枢纽,形成“1主2辅”客运枢纽;依托太平物流园区,形成“1主1辅”货运枢纽体系;实施“互联网+”交通运输,全面提高智能化运输效率。
陈巍(太平镇建管办主任 ):一是加快推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力保障并完成G243、内槽公路、外山梁子旅游公路项目的建设,力争沪蓉高速太平出口项目启动实施,进一步凸显太平交通区位优势,使太平成为渝川东交通节点和物流节点。二是加快推动场镇开发建设。通过推进场镇污水、自来水、燃气管网及强弱电网等市政设施改造升级,提升特色旅游名镇魅力;全力抓好渝巫路及牡丹大道景观建设,高标准完成场镇段河堤整治,加快场镇与G243复线的连接道建设,启动A2、A4地块开发项目,推动场镇新区规范有序发展,增强场镇吸纳人口及吸附产业能力。三是加快推动恺之峰旅游区提档升级。抓好三星寨玻璃栈道、观光索道、玻璃观景平台、坡地滑车、悬崖跷跷板等项目建设,提升景区观赏性、体验性和娱乐性;全力推动楠竹山旅游地产开发、太平温泉小镇等重大项目立项上马,助推全县建成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康养文化旅游集聚区。
图片除署名外由记者 向晓秋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