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文快讯 > 正文

开启新征程 续写新篇章 ——2021年县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发布日期:2021-02-04 13:18




“十三五”时期和2020年工作回顾

回眸“十三五”

五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县委直接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下,全县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干部群众精神面貌持续向上,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社会和谐稳定局面持续巩固,“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总体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握。

★ 五年来,我们稳中求进促跨越,综合实力迈上大台阶

★ 五年来,我们全力以赴强攻坚,全面小康赢得大决胜

★ 五年来,我们聚力攻关求突破,创新发展取得大进展

★ 五年来,我们统筹兼顾美城乡,协调发展迈出大步伐

★ 五年来,我们提质增效抓转型,绿色发展实现大提升

★ 五年来,我们提增势能推合作,开放发展有了大突破

★ 五年来,我们尽力而为惠民生,共享发展取得大进步

回顾2020年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突出开展“全面小康收官年”“‘十四五’谋划年”建设,深化开展“产业突破年”“城市提升年”“执行力强化年”建设,着力加快恢复性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在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下降4.2%的情况下:

◆上半年增长2.4%

◆三季度增长3.3%

◆全年增长4%

◆增速居全市第12位

◆渝东北第2位

◆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4.5%、8.2%、4.3%,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前两项分列全市第2位、第4位。

八个方面的工作

① 全力以赴应对大战大考

◆全力以赴战疫情 ◆全力以赴战复工

◆全力以赴战脱贫 ◆全力以赴战洪水

② 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促进“六稳”工作

◆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③ 聚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提质发展工业经济。工业增加值108.2亿元、增长4.5%,工业园区作为全市唯一入围候选全国县城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

◆高位发展数字经济。数字经济产值32亿元、增长9%。

◆稳步发展现代农业。农业增加值61.2亿元、增长5.2%。

◆升级发展第三产业。全年接待游客52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7亿元,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2亿元,增速逐季回升。快递吞吐量突破2000万件、增长32.6%,电商交易额22.1亿元、增长34%,电商产业园获评市级示范园。

④ 积极融入“双城”和“区群”发展

◆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局良好

◆融入“一区两群”协调发展起步扎实

⑤ 更高起点推进改革开放创新

◆改革推动发展

◆开放带动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

⑥ 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

◆着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示范区和示范带有序推进,带动乡村振兴点线面全域铺开。

◆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形象。城市建设完成投资88亿元,建成城市道路12条,总里程122公里。

⑦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突出修复治理 ◆强化污染防治 ◆加快机制创新

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中华民族历史上,也是人类历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

这一年,我们谱写了展现“垫江位势”的新篇章。

这一年,我们交出了彰显“垫江速度”的新答卷。

这一年,我们收获了满载“垫江荣誉”的新名片。

这一年,我们创造了富含“垫江探索”的新经验。

⑧ 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加强社会保障

◆推进社会事业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展望“十四五”和2021年工作

“十四五”时期垫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围绕建设“三区两地一节点、郊区新城‘双50’”,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担当新发展使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

★“十四五”时期垫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以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立足渝东北当好标杆,联接都市区跑好首棒,唱响“双城记”建好示范,努力实现“三进六新”“三高三升”“六增六创”。

★三进六新

在建设“三区两地一节点、郊区新城‘双50’”上取得重大进展、在富民强县升位上取得重大进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取得重大进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新进步、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迈上新台阶、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取得新成效、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治理效能达到新水平;

★三高三升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生态环境质量水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科技进步贡献水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六增六创

工业园区新增10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新增一倍,城市拓展新增1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新增10万人,现代化生猪养殖增至100万头、垫江晚柚增至10万亩;

创成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创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成国家级数字经济应用示范高地、创成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十四五”期间,十一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壮大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依托强大国内市场,在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

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深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建设“50平方公里、50万人口”中等城市。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建设文化新高地。

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统筹发展和安全,守住安全发展底线。

2021年工作安排

重点抓好九个方面工作

(一)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坚持强产业、抓平台、优机制,推动设立产业基金,探索推行“链长制”,切实抓好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做强绿色制造业 ◆做实数字经济

◆做优特色高效农业 ◆做大现代服务业

◆提档建设园区平台

(二)深度融入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一体化规划、组团式发展、协同性建设,“一担挑两头”,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

◆联动争取重大事项

◆合作推进发展项目

◆强化政策协同对接

(三)有效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突出“四个面向”战略方向,建平台、兴产业、聚人才、优环境、提品质,加快形成一区引领、点面结合、全域推进的创新格局。

◆推进高新区创建

◆壮大创新主体

◆优化创新生态

(四)加快建设中等城市。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对标完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体系,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加快形成“一心两点三带”空间发展格局。

◆健全城市规划体系

◆推动城市有机更新

◆提升城市管理服务

(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新阶段“三农”工作,落实“五个振兴”要求,深化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对接实施全市乡村振兴十大重点工程,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六)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

◆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七)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坚持扩大高水平开放和深化市场化改革互促共进,推动改革和开放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对标落实重点改革任务 ◆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力度

◆精准赋能市场主体 ◆聚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做好普

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推动文化繁荣兴盛

(九)坚决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坚持把安全发展贯穿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提高重点领域防范抵御风险能力。

◆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妥善应对重点领域风险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加强政治建设,坚定保持慎终如始的清醒头脑。

加强法治建设,坚定保持良法善治的行政理念。

加强廉政建设,坚定保持戒骄戒躁的工作作风。

加强能力建设,坚定保持锐意进取的奋斗韧劲。

(记者 黄丽平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