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文快讯 > 正文

建高品质郊区新城 造“双50”中等城市

发布日期:2021-02-03 12:25
美丽垫江。记者 向晓秋 摄

 

南阳大道。记者 向晓秋 摄

县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垫江将建成郊区新城“双50”。何为“郊区新城‘双50’”?郊区新城是内涵和特色,“双50”是规模和体量,就是要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就是要建设森林城市、公园城市、湿地城市、智慧城市、创业城市、康养城市。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如何让山清、水净、城美、人和成为城市新标签,进一步增强城市宜居、美丽的特质,增强城市的发展引力;让开放的高地更具颜值、让合作的门户更具气质?近日,记者邀请参加县“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有关街道部门负责人共同来探讨这个话题。

记者 余方芳: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县城常驻人口逐年增加,城镇化率逐渐提升,然而,按1平方公里1万人口的承载估算,县城建成区已经“超载”。2019年11月,重庆市市长唐良智来垫提出“城区面积5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50万人”的指示精神,为垫江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对于建设郊区新城“双50”,你们怎么看?

陈杰

陈杰(县规划自然资源局局长 ):县委县政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建设郊区新城“双50”,契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合区域协调发展要求,是综合考虑资源环境约束、城市综合发展等因素作出的科学决策,符合垫江新型城镇化发展实际情况。去年1月3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局和长远发展谋划首次提出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一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去年7月,在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工作座谈会上,市委书记陈敏尔就提出要打造一批郊区新城。垫江作为川渝东部唱响“双城记”的“联接点”和“排头兵”、重庆“区群联动”的“传动轴”,有条件、有基础打造郊区新城“双50”。

姜 明

姜明(县人大代表、桂溪街道党工委书记 ):郊区新城“双50”是我县规划的2035年远景目标,从城市定位、城市面积、城市人口三个方面,勾勒了城市未来发展蓝图。这个目标站位高远,以重庆全局谋划垫江一域,以垫江一域服务全市、全国大局,契合了国家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部署,符合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展现了县委县政府的强大魄力和责任担当,顺应了全县人民群众期盼。目标准确把握了垫江县发展实际,符合县情特点,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整体性,是我们未来五年和更长一段时间的奋斗目标、发展方向,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这对桂溪街道来说是极大的发展机遇,作为县城商住核心区,规划的郊区新城大部分将在桂溪行政区划内,将带来更多利好消息,有很多项目需要承接对接落实,需要我们发挥优势,在全县目标定位中,找准方位,承接任务,落地落实。

孙良梅

孙良梅(县人力社保局局长):郊区新城“双50”,这一目标的提出既是市委、市政府对垫江发展的厚望,也是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屋建瓴,站在全局谋划一域的高度,为垫江下一步发展把脉定向,充分发挥垫江的区位优势和后发优势,促进垫江在新发展格局下,既能促进自身的发展,又能发挥一域的作用。“郊区新城”本身就包含了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双50”既满足垫江当前发展需要,又为未来的拓展留足位置,做到远近结合。50万人口,对城市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口密集区才能称为城市,一个城市真正要有活力,能生长,必须要有人,有支撑城市发展的各类人才,有促进城市发展的工人、农民等城市的主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垫江的“双50”目标正是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50万人口的远景目标,既考虑了垫江本地居民发展的规律,满足自身城市发展的需要,又给“承接主城和渝东北、川东北人口的转移”留足空间,使垫江城市发展能够保持生机与活力。

记者 余方芳:要建成郊区新城“双50”,不仅涉及体量和面积,更涉及到产业发展、生态环境、道路交通、文化旅游、居住条件等方面的发展。那么,垫江该如何科学研判、合理规划?

陈杰县规划自然资源局局长 :开发边界作为城市发展的刚性约束,不得超越界限盲目扩张,要建成郊区新城“双50”,一要突出规划引领作用,科学论证和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并注重前瞻性、系统性和经济性,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市政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相衔接,留足城市建设、重要基础设施、重点产业、民生社会事业等发展空间。二要科学布局各类用地,统筹考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道路交通、文化旅游、居住条件等因素,实现每一寸地都有自己的用途。目前,全县正在主动对接,编制《垫江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力争今年第三季度出炉,届时,县城区将初步形成西倚明月山,东临高铁线,南抵太平场镇,北至垫大高速路,包括沪蓉、沪渝、垫大高速之间的以山为屏,以河为界,槽谷生长的“双50”城市空间布局,同时,进一步优化县城区“双50”功能布局。

姜明县人大代表、桂溪街道党工委书记 :郊区新城“双50”远景目标赋予了桂溪街道新定位新使命,将重点要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要注重高水平规划。按照“南拓、北进、东留、西控”城市发展战略,以更富有前瞻性、系统性的眼光,积极配合县级部门开展规划和布局,科学编制城市发展总规和控制性详规,做好本辖区各项发展规划。二是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产业先行、以产兴城,用足用好国家产业扶持政策,积极争取科创园、软件园、文创园、总部园等平台项目,大力引进数字经济、楼宇经济等优质产业,推进吃住玩特色农文旅深度融合,推动形成产城融合、一体推进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三是要完善高品质配套。围绕聚人气、聚才气、聚商气,加快推进爱琴海购物公园、三合湖公园、白龙湖公园、城市博览中心等建设,完善公共配套,提升承载能力,让郊区新城既有“国际范”,也有“烟火气”,成为品质高端、生活便利、人人向往的宜居宜业宜游之城。四是要涵养高颜值生态。把生态文明摆在城市建设的突出位置,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突出绿色发展,持续整治桂溪河黑臭水体,注重保护好明月山森林资源,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处理,持续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抓好城市绿化保护,让县城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方建全

方建全(县政协委员、县住房城乡建委副主任):要实现郊区新城“双50”这一远景目标,谋划好城市规划尤为关键。一是以产促城带动城市发展。利用垫江资源优势,围绕“千亿工业”,谋划天然气综合利用、汽摩产业以及数字经济等,发展建筑装配式升级智能建造,以产促城,厚植城市动能,带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二是生态宜居催动城市发展。新增建设城市湿地公园,持续加强水环境治理,实施雨污分流工程,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建成生态美、环境优、人宜居的国家新型城镇化示范县。三是便利交通推动城市发展。规划实施好外联高速、高铁、干线公路,启动建设城市外环道路,打通城市断头路,使城市交通外联通达,内行畅通。四是完善设施促动城市发展。与名校、名院开展深度合作,提升教育医疗水平,建设高标准文化体育设施,积极承揽大型体育赛事、文旅活动,提升城市影响力和美誉度,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

记者 余方芳:“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既以远景目标为牵引,又为远景目标夯基础,要实现“到二〇三五年,垫江将建成郊区新城‘双50’”这一远景目标,未来五年,垫江该如何精准发力?

陈杰县规划自然资源局局长 :一要向市级部门全面对接“双50”和“千亿工业”空间布局方案,力争获得市级部门支持;二要持续推动“东部新区”和“工业园区”建设,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将东部新区打造成渝东北乃至重庆市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新引擎,推动“城市新高地、市民新家园”快速建成,建设康养生态宜居城;通过创高新区,完善市级高新区创建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和专业研发机构引育力度,推动创建工作高位开局;通过建大平台,深化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改革,统筹园区要素保障,升级园区服务水平,提档园区承载能力;通过强产业链,加快培育绿色建材、医药健康、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做优天然气综合利用、汽摩整装及零部件、消费品工业等传统产业,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应用示范高地。切实做大工业总量、提升质量,加快朝着“千亿工业”目标迈进。三要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主要是把拓区升级谋划好、基础设施完善好、滚动开发统筹好、功能形象提升好。四要推进绿地系统建设。实施城市增绿增湿增景增智提升行动,融入绿色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等前瞻性城市建设理念,雕琢城市文脉,塑造城市风貌,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孙良梅县人力社保局局长:经济是基础,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要实现“双50”的远景目标,我认为“十四五”期间要紧紧抓住“留人、吸人、引人”这个关键,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环境,让垫江成为各类人才向往之地、集聚之地、创业之地,真正实现以人兴城。“留人”首先是留住垫江本地人,垫江一直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本地人有“外出就业”习惯,要改变这样的就业习惯,需要用发展、用感情、用服务留住本地人。其次是“吸人” ,重点是吸纳外出务工和山区、库区等生态功能区人口的迁徙,大力发展产业,提供优质的就业岗位,提高工资水平。“引人”就是要引进主城,甚至全国各地的优秀、高端人才,成为垫江各行业发展的领头羊,如何“引人”更需要一流的人才发展环境和高品质的生活环境,比如优质的教育、医疗、发达的交通、丰富的文化生活等。目前县人力社保局正牵头,研究制定“1+N”的创业就业支持政策,“1+N”的人才引进激励政策以及职业技能人才培训培养工作意见 ,为“双50”目标的实现打好基础。

方建全县政协委员、县住房城乡建委副主任:一是拓展城市空间,“十四五”期间建成天马大道、霞云大道、文笔大道南延伸段、G243复线城市主干道路,形成城市外环线,城市拓展新增面积10平方公里。二是高标准建设东部新区。拓区升级新区,高标准建设三合湖公园、城市博览中心、旅游集散中心、优质教育基地等重点项目,引入知名开发企业,高起点、高品质有序进行新区开发,打造郊区新城“双50”的示范引领和重要引擎。三是完善城市功能。依山而建玉鼎山、古城半山、天宝寨森林公园,沿桂溪河及支沟,打造城市绿色通廊,临水而建三合湖、白龙湖、柴家湖、十路口、邱家沟等湿地公园;引入中医药、机电职业高校;加快建设公共停车场、货车待货市场,合理布局农贸市场,满足市民需求。四是补齐城市短板。聚焦生态环保问题,加快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及排水管网,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开展河道污水管网提岸,持续推进中水回用,提高污水处理标准,补齐城市排水防涝短板。五是加快城市更新。推进城市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加强迎春河保和寺片区传统建筑保护,传承历史文化,留住垫江记忆。六是建设智慧城市。推动大数据、云计算、超高清视频等在建筑、交通、教育、康养、文旅等领域的应用,实现数据共享,打造集智能建造、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政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图片除署名外由记者 龚长浩 摄